採訪報導:

事業如日中天 中風來襲

女強人病後不忘助弱勢社群數碼共融

香港經濟日報 副刊版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小學至中學都名列前茅、擁有一個學士學位及三個碩士學位、創立慈善團體「iCare傳恩惠您」,利用數碼共融計劃培訓SEN青年及長者……有才華有善心事業有成的Tiffany Chan看似人生順遂,內裏卻是傷痕累累--中風後影響活動能力,還有自小已有的社交焦慮症,讓她更有一份同理心,投放時間與心血幫助特殊學障、殘障青年及長者。


「iCare傳恩惠您」創辦人Tiffany Chan畢業於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第一個學位主修市場學及人力資源管理,出來工作後也繼續進修,取得社會行為科學及臨床心理學雙碩士學位後,後再獲神學碩士。「我一直狂讀書,讀書是我的興趣。」


乍看以上所讀範疇,記者以為她個性喜愛與人接觸,答案令人跌到一地眼鏡碎。「絕對不是!我讀這些科目,只是想了解人類是甚麼一類物種,為甚麼我面對人群時會如此恐懼。要我與陌生人面對面傾偈,我不能直視對方眼睛。」她患有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簡稱SAD)。

 

上台領獎後暈倒

因為SAD,她小時候常躲在衣櫃裏,在狹小的空間才感到有安全感。學生時代的她由於成績優異,在台上屢獲頒獎項表揚,對她卻是噩夢。「我上台後,緊張到臉色發紫、胃抽筋、血糖聚降,我便劈啪一聲暈倒了,要學校call救護車。」


她大學畢業後於美國加入「微軟」,其後主要在跨國公司擔任亞太地區市場研究及策略分析師的相關工作。學業及事業成就驕人,Tiffany還抱持助人的心,成立「iCare傳恩惠您」及「長者IT教室」。「我在天主教學校讀中、小學,樂做志願人道工作,我由做義工開始,一直無停過,用我最舒服的方法--數碼科技IT,透過熒幕與其他人互動,如果你要我如其他口若懸河的演講者面對群眾,我就難以做到。」


農曆年初七中風

出心出力埋首做義工,又常往返國內工作、開會議,忙得不可開交,在2017年她的身體響起警號。「身體沒有想像中硬淨,左腳韌帶連續幾次撕裂,造成接連跌倒及斷骨,出入已不太方便。」


她有胰島素阻抗(身體內的器官如肝臟、肌肉等對胰島素的功能產生抗拒,導致血糖無法被細胞吸收使用,血液積聚過多血糖,並由小便排出,造成糖尿。)也對脂肪的代謝分解有問題,特別容易積聚「壞膽固醇」(LDL)。2021年農曆年初七,她突然在辦公室暈倒,原來是缺血性中風。「我是大範圍缺血性中風,約有七成的腦幹細胞受損,導致我腦幹負責控制的12對顱神經,其中的10組神經綫嚴重受損,引致我半身不遂,人意識是清醒的。」


為自己健康把關

留院21天後,她在療養院努力不懈做復健,為重拾身體機能,她用手機練習言語,主動與工作人員及病人說話打招呼聊天;自行練習物理治療動作,一天做足8小時,自言比上班還勤力。


但在復健期間也經歷了人生低潮。「主診醫生告訴我前腦兩條主要血管正在收窄,可能快會二度中風,像判了我死刑,我的努力像白費了。」Tiffany試過想自我了結生命,打算從窗口躍下,但因為雙手乏力,無法把牢固的窗戶打開,她痛定思痛,決定要為自己覓出路。


為扭轉身體狀況,她活用自己所長,上網尋找相關醫學知識,改變飲食作息,她堅持鍛練體能,接受中醫調理,並上網自學烹飪,調節飲食營養。


「我在TED Talks看到一位女醫生Sara Hallberg,雖已因肺癌過世,但她是首位讓我了解到胰島素阻抗是甚麼的人,我因此專注研究及看遍不同學者、博士、醫生的資料,3年裏我估計已看了3,000多段相關短片,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精製糖、澱粉、添加劑和味精等,我是不能碰的。」


生命take two 助人為樂

中風的後遺症,例如面癱,直至現在3年後仍有些微影響,另外是記憶力。「我中風後頭一年,與人聊得好端端,會突然忘記自己身在何處、所為何事。現在好一點,不會經常斷片了。」


大病一場,她對生命有另一重體會。「生命有take two,既然醫生說的二度中風,一日還未到,我仍然有得選擇我如何度過我的生命,投入有意義的事情,如用IT科技幫助SEN青年及長者。」


她想到做到,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青年人就業,成立從事家庭輔導及資訊科技的非政府機構及3間社企。她更帶領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青年人製造逾430個電腦程式、小遊戲及動畫視頻,用戶遍及全球221個非華語國家。


後記:

在訪問中Tiffany說了很多健康飲食方法,她精神奕奕、說話玲瓏、思路清晰的對答,完全不覺得她有社交焦慮症及中風病人,冷不防,她卻說身體已大不如前,於4月27-28日舉行的藝術展,Tiffany視為可能是她最後參與的iCare慈善活動,然後她打開手機讓記者看她的血糖數據。「不是一個很好的狀態,很多時我的血糖值都低於一個正常水平,代表我的胰臟未必恢復得好,或者身體已出現另一些問題。」她幽幽地說。


盡管口裏說不期望自己活到耄耋,但她仍心存盼望,過好每一天。

---------------------------------

圖片:周美好攝、被訪者提供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Source / 原文記錄: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749641/

2023年初中風後兩周年,Tiffany決定將餘下的保險金全數投入在機構內,成立「總有路走健康教育慈善基金」,展現大愛

Tiffany助人總是莫論種族、背景或年紀,相信人人都可以活出一份自信、喜樂、滿有創意,而且敢於逆境自強

第二個社會企業項目「iCare Creator」德育應用程式製作計劃,獲得HKICT Awards 教與學金獎及智慧市民大獎

2021年她因缺血性中風入院,70%腦幹細胞受損

中風後她努力不懈進行復康練習

上星期(2024人4月16日)她於香港城市大學作分享,面對廣大群眾,她要用重甸甸的行李箱來平復因緊張的腳震

2019年Tiffany獲選為「香港人道年獎」得主,獎項由香港紅十字會頒發

2017年的「wHERE to Find heARTs」慈善藝術展

媒體報導及講座分享

我們的心路歷程

31/5

2024

PolyU Computing

機構創辦人 Tiffany,應邀參加香港理工大學 電子計算學系 (PolyU Computing) 50周年晚宴作為主題分享嘉賓。

鼓勵每一位在場的來賓,可以在自己的工作間,考慮聘請SEN人士(以時薪兼職 或 實習生開始),用心栽培,將會是各公司很值得發掘的人力資源。

16/5

2024

香港電台 32台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SEN人士未必善於表達,令大眾對他們有負面標籤。有慈善團體就對SEN人士進行藝術、電子教育等多方面培訓,更在早前為他們舉行慈善藝術展,期望能促進傷健共融。

27/4

2024

iCare

畫展由 Find Arts Studio 與 iCare 傳恩惠您聯合舉行,將畫展結合網上慈善籌款平台,令參展的慈善小畫家可以藉著他們的用心創作,呼籲身邊親友一方面支持他/她的藝術創作。

©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